InkSoul/content/408/《计网》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md

241 lines
11 KiB
Markdown
Raw Permalink Normal View History

2023-07-24 23:06:22 +08:00
---
title: "《计网》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date: 2023-07-24T13:31:22+08:00
---
## 计算机网络概念
* 计算机网络
* 一个将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与线路连接起来,由功能完善的软件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通信的系统
* 简记:计算机网络时互连的、自治的计算机集合
* 互连:互联互通
* 自治:无主从关系,即相互联通但不能彼此控制
##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 数据通信(最基本的功能)
* 资源共享
* 信息共享
* 软件共享
* 硬件共享
* 分布式管理
* 多台计算机各自承担同一工作的不同部分
* 提高可靠性
* 负载均衡
##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 组成部分区分
* 计算机网络 = 硬件 + 软件 +协议
* 硬件
* 主机
* 通信链路(双绞线,光纤)
* 交换设备(路由器,交换机)
* 通信处理机(网卡)
* 软件
* 网络操作系统
* 邮件收发程序
* FTP程序
* 聊天程序
* 功能区分
* 计算机网络 = 通信子网 + 资源子网
* 资源子网
* 实现资源共享功能的设备和软件集合(计算机软件)
* 通信子网
* 各种传输介质、通信设备、相应的网络协议组成(网桥、交换机、路由器)
* 工作方式区分
* 计算机网络 = 边缘部分 + 核心部分
* 边缘部分
* 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组成
* 用户直接使用的用于通信(传送数据、音频或视频)和资源共享
* 核心部分
* 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
* 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 计算机网络分类
* 分布范围分类
* 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
* 交换技术
* 区分广域网局域网,取决于采用的协议
* 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
* 广播技术
* 局域网通过路由器接入广域网
* 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 个人局域网PAN,Personal Area Network
* 交换技术分类
* 电路交换
* 优点:数据直接传送,时延小
* 缺点:线路录用率低,不便于进行差错控制
* 报文交换
* 缺点:附加信息开销大
* 优点:解决了电路交换的缺点
* 分组交换(主流网络中使用)
* 缺点:附加信息开销大
* 优点:缓冲易于管理,更适合应用
* 拓扑结构分类(通信子网的拓扑结构)
* 总线型网络
* 星型网络
* 环形网络
* 网状网络(广域网常用)
* 使用者分类
* 公用网public network
* 专用网private network
* 传输技术分类
* 广播式网络
* 点对点网络
* 传输介质分类
* 有线网络:双绞线网络,同轴电缆网络
* 无线网络: 蓝牙,微波,无线电
### 其他知识点
* 1968年6月最早的计算机网络时ARPAnet
* 网络资源 = 硬件资源 + 软件资源 + 数据资源
* 广播式网络可以不要网络层,可以不存在路由选择问题,但是需要服务访问点
##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 速率
* 速率 = 数据率 = 数据传输率 = 比特率
* 单位为b/s,kb/s,Mb/s,Gb/s,Tb/s
* 单位换算
* 1kb/s = $10^3$b/s
* 1Mb/s = $10^3$kb/s = $10^6$b/s
* 1Gb/s = $10^3$Mb/s = $10^6$kb/s = $10^9$b/s
* 1Tb/s = $10^3$Gb/s = $10^6$Mb/s = $10^9$kb/s = $10^{12}$b/s
* 存储容量 1Byte字节 = 8bit比特
* 1KB = $2^{10}$B = 1024B = 1024*8b
* 1MB = $2^{10}$KB = 1024KB
* 1GB = $2^{10}$MB = 1024MB
* 1TB = $2^{10}$GB = 1024GB
* 带宽
* 带宽 = 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单位Hz
* 带宽 = 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传输数据的能力 = 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某信道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单位bit/s
* 速率和带宽都是速度单位,速率是实际的传输速率,带宽是理想状态下的最大传输速率
* 吞吐量
* 吞吐量 = 单位时间通过某个网络信道、接口的数据量。单位b/s,kb/s
* 吞吐量受网络的带宽或网络的额定速率的限制
* 时延
* 时延/延迟 = 数据(报文/分组/比特流)从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
* 总时延 = 发送时延 + 传播时延 + 处理时延 + 排队时延
* 发送/传输时延 = 从发送分组的第一个比特算起,到该分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的时间 = 数据长度/信道带宽
* 传播时延 = 电磁波在信道中传输一定距离而花费的时间,取决于电磁波的传播速率和链路的长度 = 链路长度/电磁波在信道上传播的速率
* 排队时延 = 节点缓存队列中分组排队所经历的时间
* 处理时延 = 主机或路由器在收到分组时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处理
* 时延带宽积
* 时延带宽积 = 传播时延$\times$带宽
* 时延带宽积表示的是容量
* 往返时延RTT
* 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收到接受方的确认(接收方收到数据后立即发生确认)共经历的时延
* RTT = 往返传播时延 + 末端处理时间
* 利用率
* 信道利用率 = 有数据通过时间/(无+有)数据通过时间
* 网络利用率 = 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加权平均值
* 利用率不是越高越好,时延会随着利用率的增加而增加
## 计算机网络体系的结构
* 网络体系的形成
* 相互通信的两个计算机系统必须高度协调工作,这种协调是相当复杂的
* 分层可以将庞大而复杂的问题转化为若干个较小的局部问题,而这些较小的局部问题就比较易于研究和处理
* 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
* ![](../../images/408/《计网》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实体协议图示.png)
2023-07-24 23:06:22 +08:00
* 实体
* 表示任何可以发送或接受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同一层的实体称为对等实体
* 协议
* 为了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 协议是水平的,即控制对等实体之间通信的规则
* 三要素
* 语法
* 规定传输数据的格式
* 语义
* 规定所要完成的功能
* 同步
* 规定各种操作的顺序
* 接口
* 同一个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的地方
* 仅在相邻两层间有接口,且所提供服务的具体实现细节对上一层完全屏蔽
* 服务
* 下层为相邻上层提供功能调用
* 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
* 数据组成
* SDU服务数据单元
* 为完成用户所要求的功能而应传送到的数据
* PCI协议控制信息
* 控制协议操作的信息
* PDU协议数据单元
* 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单位
* 每层PDU作为下一层的SDU然后和PCI组成该层的PDU再作为下下层的SDU,直到物理层
### 分层的基本原则
* 各层之间相对独立,每层只实现一种相对独立的功能
* 每层之间界面自然清晰,易于理解,相互交流尽可能少
* 结构上可分割开,每层都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
* 保持下层对上层的独立性,上层单向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
* 促进标准化工作
### 各层功能
* 差错控制
* 使相应层次对等方的通信更可靠
* 流量控制
* 发送端的发生速率必须使接收端来得及接收,不要太快
* 拥塞控制
* 拥塞状态 = 结点来不及接受分组而要丢弃大量分组的情况,网络层要采取一定措施缓解这种阻塞
* 分段和重装
* 发送端将要发送的数据块划分为更小的单位,在接收端再进行分用
* 连接建立和释放
* 交换数据前先建立一条逻辑连接,数据传送结束后释放连接
### 两个主机通信的过程
![](../../images/408/《计网》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主机通信过程.png)
2023-07-24 23:06:22 +08:00
1. 主机A先将其数据交给本机的第7层应用层。第5层加上必要的控制信息H7就变成了下一层的数据单元
2. 第6层表示层收到数据单元后加上本层的控制信息H6就变成了下一层的控制信息依次类推
3. 到了第2层数据链路层控制信息被分为两个部分分别加到本层数据单元的首部H2和尾部T2
4. 到了第一层(物理层)由于是比特流的传送,所以不再加上控制信息。传送比特流时应从首部开始传送
5. 当这一串比特流离开主机A经网络的物理媒体传送到路由器时就从路由器的第1层依次上升到第3层
6. 每一层都根据控制信息进行必要的操作,然后将控制信息剥去,将该层剩下的数据单元上交给更高的一层
7. 当分组上升到了第3层时就根据首部中的目的地址查找路由器中的转发表找到转发分组接口
8. 然后往下传送到第2层加上新的首部和尾部后再到最下面的第1层然后再物理媒体上把每一个比特发送出去
### 三种网络模型
* OSI七层模型
* ![](../../images/408/《计网》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OSI七层模型.png)
2023-07-24 23:06:22 +08:00
* 表示层
* 数据压缩、加密及数据描述,使得应用程序不必关系再各台主机中数据内部格式不同的问题
* 会话层
* 建立及管理会话
* TCP/IP结构
* ![](../../images/408/《计网》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TCPIP结构.png)
2023-07-24 23:06:22 +08:00
* 只有四层,相当于五层协议中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合并为网络接口层
* TCP/IP体系结构不严格遵循OSI分层概念
* 应用层可能会直接使用IP层或网络接口层
* 五层协议结构
* ![](../../images/408/《计网》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五层协议结构.png)
2023-07-24 23:06:22 +08:00
* 应用层
* 通过应用进程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网络应用,数据单位为报文
* 运输层
* 为进程提供通用数据传输服务。主要使用以下两种协议
* TCP传输控制协议。提供面向连接、可靠的传输服务。数据单位是报文段
*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提供无连接尽最大努力的传输服务。数据单位是用户数据报
* TCP只要提供完整性服务UDP主要提供及时性服务
* 网络层
* 为主机提供数据传输服务。把传输层传递下来的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报封装成分组
* 重要协议是IP
* 数据链路层
* 为同一链路的主机提供数据传输服务。把网络层传下来的分组封装成帧
* 物理层
* 主要负责在物理线路上传输原始的二进制数据
* 三个网络模型的对比
* ![](../../images/408/《计网》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三者的对比.jpg)